纪念海子
一、中国最后的乡村诗人
http://refinancehomemortgagee.com/我在十四岁从课文里读到了海子的,十六岁的时候再盗版书店里到处寻找《亚洲铜》,十七岁买了《海子诗选》,在高中毕业的时候送给了同学,一直到22岁买了全集,事实上我从来完整翻过一遍,也没有对海子有过什么研究,我对他的所知仅限于他的一些自叙日记以及来自西川的浪漫印象。
他不是来自海宁的名门查家,而是来自安徽寒冷的乡村。当所有的诗人都在激辩,只有他在沉默,当所有的诗人都在仰望天空,只有他凝视大地,幸运而又不幸,之所谓幸运,那是因为这个诗歌国度究竟还是有一个人以诗歌的形式与我们两千年来最亲切的土地倾诉与交谈,而之所谓不幸--凭什么让一个瘦弱的天才去承担那所有弥漫在大地上的痛?那个时代和他一样的天才,不正是仍然歆享着这世界的繁华和那繁华带给他们的愉悦么,羔羊,为什么选择别人去做你的耶稣呢?
悲哉。中国最后的乡村诗人,以一种神经质的笔调不断絮叨:麦子,野花,河流,少女,母亲,太阳……
但是他不甘心做一个抒情诗人,他决心火中取栗,成为中国的荷马,以史诗的形式歌咏土地和母亲的悲剧。可是仓促的背影却仓促的走向山海关,1989,3月,当中国的乡村在弥留,那乡村的歌者确实也没有理由再同别的东西合作,那次火车的颤动总是预示着一些神秘的意味,我相信。
二、我
09年下半年一直到10年的春天,我在卧室里,总是不时的翻着海子全集,在狭小的空间里,时而低声默念,时而大声朗诵,有时伴着窗外的雨声,念“孤独是一个鱼筐,沉在水中”,念“我的瘦哥哥,梵高”,野花是春天遗落的唇,亚洲铜啊亚洲铜,你的祖父葬在这里,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一个穿雨衣的陌生人来到这个久旱的城……
我常常都记得那样一种味道,是一股发了霉的味道,和一个不善于生活的人做了邻居,只是孤独会少了些,内心的悸痛还时或袭来,为了中国的土地和人。